万盛资讯
News
您现在的位置: 万盛资讯 >  行业转播
兰州楼市,还没走到头!
发布时间:2023-11-20

      楼市,到底还有没有机会了?


      这是当下很多人的疑问,但也许我们可以先不急于给出观点,不妨换个角度来寻找答案。


      比如,假设你手头有钱了,你最想用它来干啥?


      网友跟帖给出的几种答案,分别是:吃喝玩乐周游世界;换套好房子,买辆好车子做点生意;买豪宅、买豪车,和家人享受生活……


      是的,有钱了买套大房子,换套更好的房子,是大部分普通人内心最直接的渴望。


      那我们再换一个问题:房子还能买吗?


      这个问题放在十年前,甚至三五年前,答案和当下,肯定是截然不同的。


      先说手头缺钱的,如果是之前的行情,不用多说,借钱、上杠杆也要买。


      而放在现在的环境里,对于资金紧张的人而言,更安全的做法是,不要再加杠杆买房、不要再超出自己能力买房、不要再借父母太多钱包买房。


      没钱,就不建议买房。


      再说手头有钱的,答案这不就又回到了上一个问题:我手上有钱,我能干嘛,我能买啥?


      有钱了还是想买房,买更好的房,房子当然能买。


      只不过,相比三五年前的楼市,有钱人买房也发生了变化。从炒房到资产配置,从盯涨幅到盯现金流,从全国30%房子可以买到全国只有5%的房子可以买,收缩资产安全边界。


      因为,要想保值,钱没有太多选择,房子买对,依然是资产配置非常好的选择。


      要不,现金存款?黄金?股市?基金?茅台?看上去都没有房子更靠谱,房子买对,依然是上策。


      当然前提是:买对,找出5%的正确选项。


      那么,另一个问题来了,手头资金不足的人,怎么买?什么时候买?


      结合现实情况,这当然取决于,经济情况什么时候转好,工资什么时候上涨,一个家庭的钱包什么时候能鼓起来。


      现在房子卖不动,是房地产的问题吗?不,是经济的问题。


      房地产当下面临的行情,是三年疫情,经济萧条,加上房住不炒,史上最严限制政策等复杂因素叠加造成的。


      以后同时出现严格限购叠加疫情的概率能有多大?买了两年内不让卖,不让买第二套,利率动辄六点多,裁员、丢工作、降工资……这些要素同时叠加的情况,熬过去这一波后,短期内肯定不会再出现了吧。


      现在的房价问题、流通问题,不是简单的因为城镇化率、因为人口下降而导致的,经济稍微恢复,好城市好位置的好房子依旧会稀缺


      因为永远都有人需要城市升级,资产置换跨级,而不是按人口说需求量。


      当我们手头有足够的钱的时候,肯定不会继续租房子,住小房子,住偏远的房子,而是选更好的位置,享受更好的资源,去更好的城市,买更好的房子。


      当然,也有人会说,这些都是假设,那么多人幻想自己能赚钱,赚大钱,但是有几个人是能实现财富梦的呢?


      是没几个,但是每个人、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目标,这是改变不了的。只要挣了钱,手头有了资金,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居住生活条件。


      我们国人的观念,不管到什么时候,在大城市有套好房子永远都是成功的象征。


      如果你过年开个奔驰回老家,只能说明你这两年暴富了,不代表成功,前两年买奔驰回老家的那些人现在怎么样了?(当然只是举个例子,没有其他意思)


      而且,只要是按照自己能力范围内购买房产,永远不会亏钱,现在房子持续降价,你不卖不就行了,它又不会一直降


      大部分人抛售房产,是因为看现在价格在降,跟风被抛售。这就跟当时买房时,跟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一样。


      买的时候凑热闹买,卖的时候凑热闹卖


      换个角度,我们是不是在工资最高,行情最好,房价最高位的时候买入,又在最低位的时候卖出了。


      一顿操作图了个啥,就图了个工资高的时候没存住,工资低、没工资的时候没钱花,又贱卖了房子,这一进一出,瞎忙活还白搭?


      现在的房价跟大家观望情绪关系最大,一定有很多人需要买,想买,但是不敢买,而不是自此就不愿意买了。


      这个需求挤压的时间越长,后期爆发就会越严重。


      那抛开我们是否需要买,想买的主观性,再来看看其他因素。


      很多事情看上去和我们老百姓的一日三餐、面包牛奶无直接关系,但最后依然是我们在买单。


      比如,接下来这股汹涌的化债潮。


      地方化债已经开始行动了,单10月份就有十几个省市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总额度,超过5000亿元。


      多个机构预测这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的总规模,最终会达到1.5万亿左右。


      多个省市的债券发行公告中,也都标明了筹资的用途,即用于偿还存量债务。这些债券中,年限有7年的、10年的、20年的,最长年限甚至达到了30年。


      地方债务与我们普通人最直接的关系,是房价。


      目前,房价下行的压力很多:有需求不足的压力,有房企去杠杆的压力,当然也有城投债的压力。


      各地的城投集团向银行借来的钱,有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投到房地产上了,因此,偿还地方债务的基础在购房者身上


      只有购房者愿意买房,开发商才愿意买地,城投公司借钱开发的“熟地”才能转让出去,城投债才有偿还的能力。


      楼市好的时候,住房供不应求,房价年年攀升,开发商大肆购进土地,城投债的压力不大。


      反之,如果愿意买房的人变少了,开发商不愿购进土地了,城投债的偿还压力会陡然增大。


      政府投资能力被削弱,供应不出新地,或新地无人接手,势必影响到新房的价格。比如今年兰州的土拍就明显走低,主城三宗地块全部流拍


      房价上压着上亿中产家庭的积蓄,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。


      因此,拯救楼市其实迫在眉睫,如果房价下跌引发地价下跌,必然新增更多地方债务,辛苦化债的努力将白费。


      接下来肯定要先解决地方存量债务问题,至少完全覆盖新增利息,然后才会刺激经济。


      内部债务造成的杠杆,最终会落到谁的头上?还得是交给时间去消化,交给消费者去消化,我们的钱包看似自己在左右,但其实有时候并不一定


      市场经济的周期就是债务周期,如果我们认同市场经济,就要认同债务存在的合理性。


      一个经济体从低负债慢慢进入高负债的过程,是经济由冷转热的过程,直至债务过高,进入债务重组,重启一轮新的周期。


      当经济走出低谷,企业和家庭的预期改善,企业增加投资,家庭增加消费,银行增加放贷。


      进而杠杆加大,信用扩张,推动经济进一步向上。接着,信用扩张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,循环自我强化。


      如果在好日子里过度陶醉,以为进入新经济,忘了其实是信用扩张过度,那最后繁荣就会结束,减杠杆开始。


      洗牌完毕,再重新开始新一轮周期。


      在西方经济学中,楼市20年一个周期,美国到今天一共走过了3个周期。而我们,才走了一个周期。


      美国用了三个楼市周期,将自己的城市化率拉到了80%。而我们的城市化率,现在在64%。


      所以,不管是从周期的角度,还是城市化的角度,楼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
      一切皆有周期,生有时,死有时;播种有时,收获有时;战争有时,和平有时;爱有时,恨有时,经典里都讲过了。


      房地产这个骆驼是瘦了,但骆驼还是很大。





(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)

上一页:没有了     下一页:没有了
公司地址:
兰州市和平镇金川大道旁柳忠高速口500米
联系电话:
0931-5172666 / 0931-5172888
关注我们
COPYRIGHT 2020-2024  ©  兰州新万盛投资置业有限公司 ALL RIGHTS RESERVED  陇ICP备20000960号-3  

甘公网安备 62012302000304号

  技术支持:甘肃启航